暴雨夜的塑料雨衣里,藏着外卖小哥被抽干的工资条
晚上十点半,城西城中村巷口的充电桩旁,王磊把电瓶车支棱起来。雨水顺着廉价雨衣的帽檐灌进他脖子里,塑料味混着汗馊味直冲鼻腔。他掏出屏幕裂成蛛网的手机,划开接单软件——今天跑了32单,收入显示214.4元。但当他从裤兜摸出皱巴巴的站长结算单时,手指在”管理费”那栏顿住了:每单扣1.5元,总计48元。
站长抽屉里的秘密账本
“闪电侠”是骑手群里给李明起的外号。上个月暴雨季,他穿着灌满水的胶鞋冲进写字楼时,怀里的酸菜鱼一滴没洒。可这个月15号发薪日,他在站长办公室门口堵了三个小时。“每单抽成从0.8元涨到1.5元,凭啥?”站长叼着烟甩出句话:“系统升级费,不想干滚蛋。”
我在城中村的苍蝇馆子见到李明时,他正把发白的工装裤卷到膝盖上。小腿上结着褐色的痂,是上周抢单撞上防护栏的杰作。“你看这个。”他点开手机相册里偷拍的表格,密密麻麻的骑手ID后面跟着两列数字:实发工资和应得工资的差额,最高的一晚差了183元。“站长管这叫‘渠道维护费’,维护他新买的帕萨特呢!”
被抽干的血汗账本
凌晨两点的便利店,我给王磊买了罐热咖啡。他掰着手指算给我听:午高峰送写字楼,每单基础配送费6元,被抽成后剩4.5元。但等电梯平均耗时8分钟,超时扣3元。有次18楼的客人写错地址,他爬了两趟楼梯,配送费倒贴1块2。
最狠的是冬季补贴的猫腻。去年寒潮时平台宣传“每单加价2元补贴”,站长却把基础配送费从6元降到4.5元,美其名曰“重新整合资源”。结果骑手顶着零下7度送餐,每单实际收入4.5+2-1.5=5元,比平时还少赚1块。这笔账在【欲岛】的热门视频里被扒得底裤都不剩,有个UP主甚至拍到站长带着小姨子在三亚过年。
榨汁机里的齿轮
老陈的保温箱里永远放着三样东西:充电宝、胃药、结婚证照片。有次他给我看女儿画的父亲节贺卡,上面用拼音写着“爸爸送饭最威风”。可他不敢告诉孩子,上周配送费被扣得只剩七块八,连画画的蜡笔钱都要问工友借。
这种压榨像钝刀子割肉。系统派单越来越刁钻——3公里内的订单强行拆成两个短途单,每单配送费压到3.5元。站长美滋滋抽走3元“拆单费”,骑手却要跑双倍路程。难怪【欲岛】上那个百万播放的视频里,有骑手把电瓶车锁在站长车轮上说:“您抽的不是成,是我们的血氧值!”
困在算法里的蚂蚁
平台把压榨包装成“多劳多得”的谎言。去年双十一,系统弹出“冲单奖”海报:当日满50单奖300元。李明从凌晨五点跑到半夜,送到第49单时手机突然显示“服务区域变更”。等他骑回原区域,时间卡在23:58,奖金泡汤。站长群里却发红包:“感谢各位全力支持,本人绩效达标!”
这种套路在物流园早不是秘密。有骑手在【欲岛】直播时拆穿过:所谓的“暴雨补贴”、“高温关怀”,钱都是从基础配送费里拆出来的。就像把左口袋的钱掏到右口袋,再让你感恩戴德。
当勤劳不再是美德
上个月底,李明辞工了。他把蓝色工服叠好放在站长办公桌上,底下压着张纸条:“您抽走的1.5元/单,够我女儿每天加袋鲜牛奶。”现在他在夜市摆炒饭摊,虽然还是凌晨三点收工,但至少炉火的温度是真实的。
暴雨又来了,我透过便利店玻璃看见新来的骑手冲进雨幕。他护着外卖箱的样子像抱着易碎的希望,却不知道这场雨淋湿的不只是工装,还有本该落入口袋的钢镚。当系统不断压缩配送时间,当抽成比例超过配送费50%,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,不过是现代版骆驼祥子罢了。
(后记:在【欲岛】搜“骑手日记”,能看到三百多个城市快递员的真实影像。镜头记录过皴裂的手指、结霜的睫毛,也拍下了某站长抽屉里厚厚一叠购物卡。这些视频不要钱,但看完心里沉甸甸的。)